10月26日,秋日校园里温情涌动。外国语学院二十余名毕业多年的校友从五湖四海归来,大家凭着对母校的共同牵挂相聚一堂,以一场跨越时光的聚会,重温青春记忆,共话母校发展。
梦溪漫步寻青春,重游校园忆韶华
上午,毕业二十周年的校友们漫步于梦溪校区,斑驳的梧桐树影、熟悉的教室走廊,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青春的印记。食堂里,返校校友们拿着学校发放的校友餐券,品尝着熟悉的“回忆餐”,瞬间唤起了无数校园往事。与此同时,另一批校友走进学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现场,见证母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与路径,为母校的跨越式发展感到由衷自豪。

长山叙旧师恩厚,座谈倾心情意长
下午,全体返校校友齐聚文理大楼1550报告厅,与学院党委书记姚双良、党委副书记赵莉、副院长韩菁菁及当年任课教师方小勇、雷飞等围坐一堂,共话往昔与未来。姚双良对返校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办学渊源、历史沿革、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重点向校友们展示了学院近年来在专业学科、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他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对学院建设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致以诚挚感谢,并呼吁广大校友以学校、学院校友会为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座谈会上,校友们纷纷表达对母校母院的感激之情。2008届校友汪颖提到,是班主任老师的悉心指导让自己坚定了职业方向;2005届校友徐黄英感慨,当年在校的学生干部经历始终激励着自己前行。其中,2005届校友龚霁晴携父亲——1972届校友龚锡标一同返校,成为这场重逢中最动人的“跨代同框”。尽管毕业班级不同,但大家对母校的眷恋与牵挂却如此相似。
校友传道解迷津,后生奋楫启新程
报告厅内暖意融融,学院特邀2025级在校生与返校校友共同参与此次座谈会。活动伊始,师长们翻开泛黄的纪念册与老照片,带领全场重温学子们在校时的青春印记;随后,校友们结合自身职业历程,分享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感悟与人生经验,并勉励在校生珍惜当下时光,以勇气与热忱追逐理想。其中,龚霁晴以温暖而坚定的语气鼓励学妹们要相信自己,勇敢在人生旷野中奔跑;张晓挺则用幽默口吻回忆往昔:“当年初入大学时的有多懈怠,毕业踏入社会后就有多无奈。”她鼓励在校生珍惜当下,用知识武装自己;姜黎黎与王冰彬通过个人职业轨迹的描述,系统阐释了持续学习对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不同年代的师生跨越时空对话,让“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母校“船魂”精神在交流中愈发清晰。最后,赵莉真挚地表示,学校是校友的第二故乡,期待大家常回家看看,祝福各位校友身体健康,工作顺意,一切都好。

夕阳西下,校友们合影留念。岁月流转,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母校的深情。这场温暖的重逢,不仅是一次情感的回归,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她们的笑容与青春时的模样悄然重叠,而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正随着九十二载的校史长河,奔涌向前。


撰稿/初审:张进玮 照片:龚霁晴/赵莉/韩菁菁/雷飞 二审:赵莉 终审:姚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