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分场活动先后于南通大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举办。我院选派研究生代表参赛并斩获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10月25日,由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数智驱动的外语融合研究”学术创新论坛在南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百余名硕博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我院研究生孙明阳在论坛中表现突出,其论文《语序典型性和语义合理性对二语论元题元角色神经认知加工的影响》荣获特等奖。该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系统考察语序典型性与语义合理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论元题元角色加工过程的神经认知机制,获得专家高度认可。
11月1日至2日,由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创新论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顺利召开。论坛以“人工智能与学术前沿”为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外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及国别区域研究等多个前沿领域,吸引了全国三十余所高校的150余位硕博士研究生参会。我院研究生在论坛中再创佳绩,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摘得“最佳汇报奖”。
其中,单丽敏同学的论文《基于BERT词嵌入与大语言模型辅助分析的功能性译者风格探究:以维多利亚时期〈海的女儿〉英译本中人物形象分析为例》荣获一等奖。该研究构建了融合BERT词嵌入与大语言模型(LLM)的数字人文分析框架,深入揭示了译者风格在文学功能层面的塑造机制。凭借严谨的研究设计与出色的现场表现,单丽敏同学同时荣获该分论坛“最佳汇报奖”。邱天驰同学的论文Assessing Reader's Reception of Arthur Waley'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 Topic Modeling and Sentiment Analysis Approach荣获二等奖。该研究运用主题建模与情感分析等数字人文方法,系统考察了亚瑟·韦利英译本《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为中国文学经典海外传播效果评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通过参与此类高层次学术论坛,我院研究生与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同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对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前沿动态的理解,增强了跨学科研究能力,对其未来学术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始终秉持“紧跟学术前沿、服务国家战略”的研究生培养理念,依托学校工科背景与跨学科平台优势,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外语”的交叉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综合学术素养。本次优异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动外语学科数字化转型的显著成效,彰显了学院培养兼具外语专长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鲜明特色。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跨学科融合与产教协同,在国别区域研究、国际传播、数字人文等领域不断深耕,努力培养更多立足行业、面向世界、勇于创新的高层次外语人才,为讲好外语学术故事贡献江科大力量。

撰稿:邱天驰、孙明阳、单丽敏 一审:周爱前 二审:韩菁菁 终审:曾景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