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系列讲座共探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及研究新范式‌ ‌

发布者:韩菁菁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12

11月6日,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朝永教授应邀莅临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两场聚焦“数智时代MTI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的专题讲座,为全院师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洞见。

首场讲座:探讨MTI人才培养的“人机互动”新路径

首场讲座“数智时代MTI人才培育的困境与出路——从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谈起”在文理大楼1550报告厅举行,由院长曾景婷主持。赵教授以《红楼梦》等经典文学的翻译为例,通过对比AI与人类译者在处理文化专有项、独特语言结构时的差异,并结合学生习作分析,深刻指出:尽管AI能高效完成基础翻译,但在文化内涵传递、语境适应性及创造性表达上仍存在显著局限。基于此,赵教授提出了“人机互动协商”的新型翻译模式。他强调,应在课堂教学中善用技术工具,同时更要坚守人类译者的批判性思维与审美判断,重构“创造性叛逆”在数智时代的内涵,为MTI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素养提升与路径优化的实践方案。在交流环节,翻译系主任杨丽、英语系主任王欢等教师与赵教授就翻译及英语专业的数智化教学改革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二场讲座:擘画数智驱动的学术创新蓝图

第二场讲座“数智驱动的学术创新与项目申报”在文理大楼1546会议室举行,面向学院青年科研骨干,由院长曾景婷主持,副院长韩菁菁以及学院科研骨干教师参加研讨会。赵教授聚焦“人机共生”时代外语研究的范式转型,通过分析近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立项案例,系统阐释了“以道驭术,以术成器,器以载道”的学术创新链条。他具体介绍了如何利用情感分析、主题建模、舆情追踪等数智技术,在研究话题筛选、范式融合、方法革新上实现突破。赵教授勉励青年教师,要主动拥抱跨学科方法,利用数智技术提升研究效率与创新性,同时严守学术伦理与严谨性,探索“道、术、器”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讲座结束后,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

本次活动是外国语学院贯彻“有组织科研”理念的生动实践,紧密贴合了师生的教科研需求。活动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数智技术在外语领域应用的理解,更为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指明了可操作的方向。未来,两院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探数智时代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撰稿:雷飞 一审:周爱前 二审:韩菁菁 终审:曾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