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越草场,白雪覆山川。冬日的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虽天寒地冻,但新庙小学六年级五班的教室里却暖意融融。11月10日,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该校研究生支教团,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弹一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精神宣讲、船舶文化体验和书信寄语互动,这场活动在凛冽冬日架起了连接江海与草原的知识桥梁,让梦想的种子在温暖的守望中悄然萌发。
听“两弹一星”故事,感悟国家担当
活动以“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拉开序幕。来自外国语学院红帆俄语社的宋炎同学,特意将宣讲锚定在两个“让祖国挺起脊梁”的瞬间:1964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与质疑。当年科学家们扎根戈壁,凭算盘推演、土炉实验,以窝窝头果腹、棉被御寒的艰苦奋斗,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宋炎还深情讲述了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封锁毅然归国、将毕生心血奉献给国防事业,以及郭永怀为保护科研数据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的赤诚与担当。同时,他结合“两弹一星”事业从无到有、攻坚克难的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内涵。

宣讲结束后,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为同学们设计了英语绕口令互动游戏。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了英语发音,激发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科学家们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我也更想学好英语,将来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新庙小学六年级五班的学生李浩越在课后激动地说。

自主探索实践,拼出“深蓝梦想”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船舶文化的魅力,外国语学院依托学校船舶领域的专业优势,特意为新庙小学的同学们寄来了趣味十足的船舶拼图。在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投入手工组装。指尖翻飞间,一块块零散的拼图逐渐勾勒出船舶的轮廓。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船舶构造,在协作互动中领略航海文化的独特韵味。完成组装后,同学们高高举起亲手打造的船舶模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眼神中更是盛满了对远方海洋、对未来征程的无限憧憬。

书信传情千里,寄语“温暖约定”
活动尾声,新庙小学六年级五班的同学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惊喜——来自千里之外江苏科技大学学子们寄来的明信片。信笺上满是真挚的祝福与暖心的鼓励,字里行间的善意让孩子们倍感温暖。尽管两地学子相隔遥远,却通过文字建立了情感上的链接。同学们手持明信片定格下珍贵的合影,为此次宣讲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活动结束时,志愿者们隔着屏幕与孩子们挥手约定:“等你们带着梦想来到江科大,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一起看船舰驶向深蓝大海!”孩子们用力点头,眼中满是向往与期待。这场跨越千里的“精神之约”,不仅让“两弹一星”精神的火种在草原少年心中扎下深根,更通过双语互动、科技实践等形式,让红色教育变得生动鲜活。“爱国、奉献、协同、登攀”的精神内核,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灯塔,指引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勇毅前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者:宋炎 马健敏 初审:刘萧豪 二审:赵莉 三审:姚双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