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学长亲述初心,青春在奋进中绽放
——外国语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仰公开课
2019年10月16日,外国语学院教三502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仰公开课,会议由晁冰婕同志主持,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霞、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何筠出席会议。活动邀请本科生党支部陈卿、刘紫琦、彭雨欣、王鄂苏、谢慧雯五位优秀的学生党员及退伍复学的林艺红同学就她们一路走来的成长、收获与同学们分享。外国语学院东校区全体同学参加。
陈卿同志以“争做4A 青年”为主题。用“Achievements(个人收获)、 Academic(专业能力水平)、 Action(工作能力)和Accommodating(志愿服务)”四个关键词贯穿演讲。30余项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奖项,优异的专业成绩背后是她不忘自己要成为跨文化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她带着与先锋模范为伍,成为有浩然正气青年的初心向党组织靠拢。陈卿同志在分享中提到在这四年拼搏的大学时光里,自己学会了感恩和珍惜。感恩学校和学院给予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的机会,珍惜当下的机遇,敢于抓住机遇,时刻做好准备;在漫漫保研途中,她挑战自我,跳出舒适圈,不断走出去,最终获得了北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该专业全球排名第一。陈卿同志认为大学生要学会做选择,要听取前辈提供的建议,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拘泥于未来的两三年。
刘紫琦同志以大学四年来她不断思考的五个问题为线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针对“你是否已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学习?”、“你合理利用资源了吗?”、“你有志同道合或者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吗?”、“你有踏出过舒适区吗?”“你有自己的规划吗?”五个问题,讲述了自己入学以来思维的转变,即通过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努力改变境遇,从而获得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能力。同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不断跳出舒适圈,直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选择。她强调,达到这个能力的关键就是重规划与执行力,并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鼓励大家:“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都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扎根,就是为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就是不忘初心。
彭雨欣同志以“制定目标,勤学奋进;勇于尝试,全面发展;初心未改,砥砺前行”为主题。她将自己的大学生活比作一次探险之旅:大一探路,大二迷路,大三找路,大四站到了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大学四年,她总是在奋进的路上。本着传播中国文化的初心,她去尼泊尔支教,独自去泰国旅行,马来西亚、挪威、瑞典、冰岛、澳大利亚······她要走遍世界,把中国讲给世界听。“离家越远,爱国心越燃!”在不断走出去的过程中,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站到台上略显羞涩的姑娘,也不是与人交谈时不敢有眼神交流的大学生,怀着初心和信仰,她一直在成长。
王鄂苏同志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为主题。“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入,通过对“青春”与“奋斗”的理解,讲述了自己在院学生会从干事到校学生会主席的奋斗经历,讲述了参加团中央百所高校进延安专项活动、团团夏令营、保研支教等实践的经历,向大家分享了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感悟到的学生干部的模范状态:“挑担子、迈步子、亮嗓子、拿尺子、照镜子”,即学生干部要有责任与担当,要注重实践,敢于创新,要铭记党的方针政策,要严格对照标准规范做事,要对标找差,学会反思。
谢慧雯同志以“不忘初心,不惧未来”为主题,从大学经历、保研历程、反思成长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她说,大一是挑战。面对新环境,新同学,她挑战自己、把握机会、展示自己,学会了处理好学习与学生工作的关系;大二是沉淀。课堂上的“sophomore=suffer more”,让她意识到自己处在积累强化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她重新规划大学生活,度过了充实而又美好的一年;大三是迷茫。在出国还是考研的十字路口,她权衡决定“两手准备”,付出了比他人多几倍的努力后,成功保研。交流中,她以“毛竹”的故事激励大家努力扎根,“不因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也不因过于畏缩,而错失光明的未来”。
林艺红同学从“为什么要当兵”、“军营日常生活”和“军纪要求”等方面谈起,讲述自己如何从一名“弱女子”成长为“女汉子”的励志故事。她告诉同学们,军营生活就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历练”、“对于任何事,先接受而不是选择逃避”,只要逼自己一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人的潜能无限。
活动中,张霞书记希望同学们在朋辈先锋的引领下,学习榜样们爱国、爱家的精气神;学习其蓬勃向上的朝气;学习其团结奋进、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状态;学习其一路陪伴,静待花开的同窗情谊。
活动最后,同学们围绕“初心”和“使命”展开讨论,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初心司南,以奋斗填满青春,争做时代的奉献者,追梦人。这是青年的使命,更是当代青年的"长征"。
作者 袁辰 何筠 审稿人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