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学科转型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发布者:韩菁菁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3

10月12日,一场聚焦于深度变革背景下外国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层研讨会在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江苏省内十余所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院长及专家代表,阵容强大,旨在共同应对时代挑战,探索外语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伊始,外国语学院院长曾景婷教授首先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介绍了本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面临挑战。随后,与会院长与专家相继发言,提出富有前瞻性与建设性的真知灼见。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校长赵雪琴教授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育人新路径。她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运用与开发AI的能力,同时积极拓展文科外延,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她进一步指出,未来的理想人才是“AI技术+专业知识+个人特色”的复合体;除此外,需要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其本质是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她还指出外语专业设置向大类化发展的趋势。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孟祥春教授则从学科本质进行了深刻阐释。他强调了“文”和“人”的核心地位,认为其代表着“文化”与“文明”,是永恒的价值所在。在技术变革中,必须坚守并发挥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他同时指出,专业教育是服务职业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培养的重要载体。

南京师范大学许诗焱教授提出外语学科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外语教育围绕如何培养学生AI环境人机协同能力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崇月教授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针对外语教师的科研转向与专项帮扶计划,旨在提升整体科研实力。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江振春教授则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外语专业如何进行有效嫁接,以催生新的增长点。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圣兵教授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分析了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不同路径,并探讨了推行双学位模式的可行性,为多元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马秀鹏提出应建立更紧密对接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强则指出,在生源上应考虑吸纳理工科背景学生,并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翻译等前沿领域人才的培养。

最后,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了在当下变革时期试点建设“微专业”的重要性,并指出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已成为外语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本次院长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江苏省高校外国语学界提供了高层对话、凝聚共识的宝贵平台,更深刻反映了在外语学科面临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高校主动求变、共谋发展的决心与智慧。会议所汇聚的前沿观点与实践路径,必将对推动区域内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优化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会议为我院在深度变革中推进学科转型与人才培养指明了清晰路径。专家们关于“AI+专业+特色”的复合型模、微专业建设、全球胜任力培养等战略视野,将直接转化为我院优化培养方案、探索学科交叉、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行动,为开创我院外语人才培养新格局注入强大动能。

 

 

撰稿:王欢 一审:周爱前 二审:韩菁菁 终审:曾景婷